# CSS

# 1 两种隐藏元素方式 display: none;visibility: hidden; 的区别

  • display: none; 会让元素完全从渲染树中消失,渲染的时候不占据任何空间; visibility: hidden; 不会让元素从渲染树消失,渲染树元素继续占据空间,只是内容不可见。
  • display:none; 是非继承属性,子孙节点消失由于元素从渲染树消失造成,通过修改子孙节点属性无法显示;visibility: hidden; 是继承属性,子孙节点消失由于继承来hidden,通过设置 visibility: visible; 可以让子孙节点显式。
  • 修改常规流中元素的 display 通常会造成文档重排。修改 visibility 属性只会造成本元素的重绘。
  • 读屏器不会读取 display: none; 元素内容;会读取 visibility: hidden; 元素内容。

# 2 盒模型

页面渲染时, dom 元素所采用的布局模型。可通过 box-sizing 进行设置。根据计算宽高的区域可分为

  • content-box (W3C标准盒模型)
  • border-box (IE盒模型)
  • padding-box
  • margin-box (浏览器未实现)

# 3 BFC

块级格式化上下文,是一个独立的渲染区域,让处于 BFC 内部的元素与外部的元素相互隔离, 使内外元素的定位不会相互影响。

触发条件

  • 根元素
  • position: absolute / fixed
  • display: inline-block / table
  • float 元素
  • overflow !== visible

规则:

  • 属于同一个 BFC 的两个相邻 Box 垂直排列
  • 属于同一个 BFC 的两个相邻 Boxmargin 会发生重叠
  • BFC 中子元素的 margin box 的左边,与包含块(BFC) border box 的左边相接触(子元素 absolute 除外)
  • BFC 的区域不会与 float 的元素区域重叠
  • 计算 BFC 的高度时,浮动子元素也参与计算
  • 文字层不会被浮动层覆盖,环绕于周围

应用:

  • 阻止 margin 重叠
  • 可以包含浮动元素 ———— 清除内部浮动(清楚浮动的原理是两个 div 都位于同一个 BFC 区域之中)
  • 自适应两栏布局
  • 可以阻止元素被浮动元素覆盖

# 4 居中布局

局中布局

  • 行内元素:text-align:center;
  • 块级元素:margin: 0 auto;
  • absolute + transform;
  • flex + justify-content: center;

垂直布局

  • line-height: height;
  • absolute + transform;
  • flex + align-items: center;
  • table;

水平垂直居中

  • absolute + transform;
  • flex + justify-centent + align-items;

# 5 选择器以及优先级

    • 1.id选择器(#fq)
    • 2.类选择器(.fq)
    • 3.标签选择器(div, p, h1 ...)
    • 4.相邻选择器(h1 + p)
    • 5.子选择器(ul > li)
    • 6.后代选择器(li a)
    • 7.通配符选择器(*)
    • 8.属性选择器(a[rel = "external"])
    • 9.伪类选择器(a:hover,li:nth-child)
  • !important > 行内样式 > #id > .class > tag > * > 继承 > 默认

  • 选择器 从右往左 解析,可参考 blog.csdn.net/SJ1551/article/details/109765993

# 6 弹性盒子中 flex: 0 1 auto 分别表示什么

三个参数分别对应的是 flex-growflex-shrinkflex-basis, 默认值为 0 1 auto

  • flex-grow 属性定义项目的放大比例,默认为0, 即如果存在剩余空间,也不放大。
  • flex-shrink 属性定义了项目的缩小比例,默认为1,即如果空间不足,该项目将缩小。
  • flex-basis 属性定义了在分配多余空间之前,该项目占据的主轴空间(main size)。
  • link 功能较多,可以定义 RSS, 定义 Rel 等作用, 而 @import 只能用于加载 css
  • 当解析到 link 时,页面会 同步 加载所引起的 css, 而 @import 所引用的 css 会等到页面加载完才会被加载,相当于 异步
  • @import 需要IE5以上才能使用
  • link 可以使用 js 动态引入, @import 不行

# 8 伪类和伪元素

css引入伪类和伪元素概念是为了格式化文档树以外的信息。也就是说,伪类和伪元素都是用来修饰不在文档树中的部分。

伪类 伪类存在的意义是为了通过选择器找到那些不存在DOM树中的信息以及不能被常规CSS选择获取到的信息。

  • 获取不存在与DOM树中的信息。比如 a 标签的 :link:visited 等, 这些信息不存在与 DOM 树结构中, 只能通过 CSS 选择器来获取。
  • 获取不能被常规 CSS 选择器获取的信息。 比如: 要获取第一个子元素,我们无法用常规的 CSS 选择器获取,但可以通过 :first-child 获取到。

伪类图例

伪元素 伪元素用于创建一些不存在文档树中的元素,并为其添加样式。比如说,我们可以通过 :before 来在一个元素前增加一些文本,并为这些文本添加样式。虽然用户可以看到这些文本,但是这些文本实际上不在文档树中。常见的伪元素有: ::before, ::after, ::first-line, ::first-letter, ::selection, ::placeholder 等。

因此,伪类和伪元素的区别在于:有没有创建一个文档树之外的元素。

::after和:after的区别 在实际的开发工作中,我们会看到有人把伪元素写成 :after , 这实际是 CSS2 和 CSS3 新旧标准的规定不同而导致的。 CSS2 中的伪元素使用1个冒号,在 CSS3 中,为了区分伪类和伪元素,规定伪元素使用2个冒号。所以,对于 CSS2 标准的老伪元素,比如 :first-line, :first-letter, :before, :after, 写一个冒号浏览器也能识别,但对于 CSS3 标准的新伪元素,比如 ::selection,就必须要写2个冒号了。

CSS3新增伪类有那些?

  • p:first-of-type 选择属于其父元素的首个 <p> 元素的每个 <p> 元素。
  • p:last-of-type 选择属于其父元素的最后 <p> 元素的每个 <p> 元素。
  • p:only-of-type 选择属于其父元素唯一的 <p> 元素的每个 <p> 元素。
  • p:only-child 选择属于其父元素的唯一子元素的每个 <p> 元素。
  • p:nth-child(2) 选择属于其父元素的唯一子元素的每个 <p> 元素。
  • :after 在元素之前添加内容,也可以用来做清除浮动。
  • :before 在元素之后添加内容。
  • :not(elem) 选择非 elem 元素的每个元素。
  • :enabled 控制表单控件的禁用状态。
  • :disabled 控件表单控件的禁用状态。
  • :checked 单选框或复选框被选中。

# 9 ::before 和 :after 中双冒号和单冒号 有什么区别?

单冒号 : 用于 CSS3 伪类, 双冒号 :: 用于 CSS3 伪元素。(伪元素由双冒号和伪元素名称组成)双冒号是在当前规范中引入的,用于区分伪类和伪元素。不过浏览器需要同时支持旧的已经存在的伪元素写法,比如 :first-line:first-letter:before:after 等, 而新的在 CSS3 中引入的伪元素则不允许再支持旧的单冒号的写法。

想让插入的内容出现在其他现在内容前,使用 ::before, 否则, 使用 ::after; 在代码顺序上, ::after 生成的内容也比 ::before 生成的内容靠后。如果按推栈视角,::after 生成的内容会在 :: before 生成的内容之上。

# 10 filter: grayscale(100%) 实现全局灰白色

利用css一个属性实现网站灰白色,永远铭记12.13,勿忘国耻,振我中华。

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是中国政府设立的纪念日,以国家公祭的方式,祭奠在南京大屠杀中死亡的30多万同胞

各大网站利用自身技能来表达自己对同胞的缅怀, 对国耻的重新认识,不忘初心, 为人民服务,为振兴我大中华而努力奋斗。

接下来是 利用 cssfilter: grayscale(100%) 来实现。

想必各位都是骨骼惊奇,万中无一的奇才, 希望学技术知识的同时也要做一名爱国的人。

# 11 css 实现透明盒子+滚动边框

  • 利用 clip: rect(0, 5px, 5px, 0) 也能实现滚动的边框,但是实现不了透明的盒子 + 滚动边框(并且转弯距离还要动态计算)。
  • 不规则图像最好使用一张背景底图(不带边框)与一张只有边框的图片实现,当然头发多可以自己做出来。
  • clip-path:circle([半径] at [x] [y])clip-path: inset(0 0 99% 0) 来实现透明盒子 + 边框
  • circle 圆角切割转弯处会变慢, inset 则不会。

# 核心动画

# 圆形切割

@keyframes clippath {
  0%,to {
    clip-path: circle(100px at 0 0);
  }

  25% {
    clip-path: circle(100px at 0 100%);
  }

  50% {
    clip-path: circle(100px at 100% 100%);
  }

  75% {
    clip-path: circle(100px at 100% 0);
  }
}

# 方形切割

@keyframes clip {
  0%,to {
    clip-path: inset(0 0 99% 0);
  }

  25% {
    clip-path: inset(0 99% 0 0);
  }

  50% {
    clip-path: inset(99% 0 0 0);
  }

  75% {
    clip-path: inset(0 0 0 99%);
  }
}

# 此页面代码

<template>
  <div class="scroll-border">
    <h2>不规则图像</h2>
    <div class="row">
      <div class="box" :style="{'background-image': src}">
        <div class="border-img" :style="{'background-image': src1}"></div>
      </div>
      <div class="box" :style="{'background-image': src}">
        <div class="border-img fff" :style="{'background-image': src1}"></div>
      </div>
    </div>
    <h2>边框实现</h2>
    <h3>圆形切割</h3>
    <div class="row">
      <div class="box box-bd"></div>
      <div class="box box-bd fff"></div>
    </div>
    <h3>方形切割</h3>
    <div class="row">
      <div class="box box-wh"></div>
      <div class="box box-wh fff"></div>
    </div>
  </div>
</template>

<script>
export default {
  name: 'scroll-border',
  data () {
    return {
      src: `url(https://cdn.jsdelivr.net/gh/tomiaa12/kuangyx.cn-public/img/文章/前端/css实现不规则透明盒子滚动边框/0.png)`,
      src1: `url(https://cdn.jsdelivr.net/gh/tomiaa12/kuangyx.cn-public/img/文章/前端/css实现不规则透明盒子滚动边框/1.png)`
    }
  }
}
</script>

<style lang="scss" scoped>
.scroll-border {
  background: linear-gradient(90deg, #355C7D, #6C5B7B, #C06C84);
  padding: 1em;
}

h2,h3 {
  color: white;
}
.row {
  display: flex;
  .box {
    position: relative;
    width: 50%;
    height: 20rem;
    background-repeat: no-repeat;
    background-size: 100% 100%;
    .border-img {
      position: absolute;
      top: 0;
      left: 0;
      right: 0;
      bottom: 0;
      animation: clippath 10s infinite linear;
      background-repeat: no-repeat;
      background-size: 100% 100%;
    }
    &+.box {
      margin-left: 0.5em;
    }
  }

  .box-bd,.box-wh {
    background-color: rgba(0, 0, 0, $alpha: .3);
    border-radius: 5px;
    &::after, &::before {
      content: '';
      position: absolute;
      top: 0;
      left: 0;
      right: 0;
      bottom: 0;
      border-radius: inherit;
    }
    &::after {
      border: 1px solid #fff;
      animation: clippath 10s infinite linear;
    }
  }

  .box-wh {
    &::after {
      animation: clip 10s infinite linear;
    }
    &::before {
      border: 1px solid #fff;
      animation: clip1 10s infinite linear;
    }
    &.fff::before {
      background-color: inherit;
    }
  }
}

.fff {
  background-color: rgba(255, 255, 255, $alpha: .5);
  &::after {
    background-color: inherit;
  }
}

@keyframes clippath {
  0%, to {
    clip-path: circle(100px at 0 0);
  }
  25% {
    clip-path: circle(100px at 0 100%);
  }
  50% {
    clip-path: circle(100px at 100% 100%);
  }
  75% {
    clip-path: circle(100px at 100% 0);
  }
}

@keyframes clip {
  0%, to {
    clip-path: inset(0 0 99% 0);
  }
  25% {
    clip-path: inset(0 99% 0 0);
  }
  50% {
    clip-path: inset(99% 0 0 0);
  }
  75% {
    clip-path: inset(0 0 0 99%);
  }
}

@keyframes clip1 {
  0%, to {
    clip-path: inset(99% 0 0 0);
  }
  25% {
    clip-path: inset(0 0 0 99%);
  }
  50% {
    clip-path: inset(0 0 99% 0);
  }
  75% {
    clip-path: inset(0 99% 0 0);
  }
}
</style>

# 12 JavaScript 提取一张图片的主题色

想必都见过网易云和QQ音乐播放器界面的背景,这种背景都是利用css属性filter进行高斯模糊处理的。

网易云背景

当然也有在图片加载之前,背景为这种图片的主题色。又或者更好一些则更好一些则再图片由模糊到清晰的记载过程显示。

取得图片的主色调步骤主要分为:

  • 1.获取图片绘制在 canvas 画布上
  • 2.获取图片每个像素点的rgba值
  • 3.对所有像素点rgba值统计
  • 4.对统计的数据排序

接下来以这种图为例:

图片

<style>
  img {
    width: 300px;
  }
</style>

<body>
  <img src="./0.png" id="img">
</body>

# 一、获取图片并绘制在 canvas 上

src 图片的加载是异步的,获取图片的宽高要等图片加载完成之后(onload)再获取,否则宽高都会是0。

  const oImg = document.getElementById('img');
  oImg.onload = function () {
    const w = this.width;
    const h = this.height;

    // 创建画布
    const canvas = document.createElement('canvas');
    canvas.width = w;
    canvas.height = h;

    // 绘制图片在画布上
    const context = canvas.getContext('2d');
    context.drawImage(this, 0, 0);
  }

# 二、获取像素点 rgba 数据

// onload 内
let pxArr = context.getImageData(0, 0, w, h).data;
pxArr = Array.from(pxArr);

此时打印 pxArr 是这样的:

rgba数据

每隔4个数字为一组,分别为r、g、b、a 以此类推。

# 三、对px像素颜色数据统计

接下来只需要对数据进行每4个为一组的进行统计,统计出每个rgba颜色的次数。

// onload 内
const colorList = {}
let i = 0;
while (i < pxArr.length) {
  const r = pxArr[i];
  const g = pxArr[i+1];
  const b = pxArr[i+2];
  const a = pxArr[i+3];
  i = i+4; // 最后 +4 比每次 i++ 快 10ms 左右性能
  const key = [r,g,b,a].join(',')
  key in colorList ? ++colorList[key] : (colorList[key] = 1)
}

此时 colorList 打印是这样的:

colorList

注意

不能用数据的 splice 来取四位数,这样会对原数组进行改变而影响性能

# 四、对统计的数据进行排序

  // onload 内
  let arr = [];
  for(let key in colorList) {
    arr.push({
      rgba: `rgba(${key})`,
      num: colorList[key]
    })
  }

  arr = arr.sort((a, b) => b.num - a.num);

再打印 arr 查看图片的主色调:

主色调